匠心润心

    匠心润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匠心润心 -> 正文

    实践育人工作的创新探索与成效研究——基于学生社会实践典型案例的分析与思考

    编辑:辅导员工作室发布 发布时间:2025-10-10 点击:

    编者按:“匠心润心”是“匠心工商”辅导员名师工作室淬炼育人智慧的精品案例库,全体辅导员以九大职责为经纬,将育人实践凝练为“有温度、有解法、有共鸣”的教育叙事。案例通过真实生动的育人故事,聚焦学业预警转化、心理危机破局、网络舆情疏导等典型场景,系统展现了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创新实践与育人智慧。每个故事都深刻诠释了“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生动呈现了辅导员如何针对学生个性化需求,构建“扶困、扶智、扶志”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本案例库旨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实践参考,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工作面临新机遇新挑战。在国家政策指引下,安徽工商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团队立足职教特色,创新探索出一条“思想引领-精准规划-全程指导-多元激励”的实践育人新路径。该案例通过总结辅导员在指导学生社会实践中的创新做法与显著成效,为同类院校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辅导员团队将专业实践与社会服务有机结合,既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又服务了地方发展,实现了育人成效与社会效益的双赢。这一实践探索为破解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提供了有益启示。

    一、案例简介

    本案例聚焦安徽工商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的育人实践,以2023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A同学、2022级软件技术专业退伍军人B同学等为典型代表。大学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阶段,社会实践作为学生接触社会、锻炼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育人工作中具有重大意义。辅导员团队肩负着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重任,需要以多重角色投身社会实践育人工作。在指导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辅导员通过思想引领、精准规划、多元激励等策略,助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在实践中收获成长与蜕变。

    二、案例分析

    (一)学生成长背景分析

    辅导员通过深入调研发现,这些学生的成长背景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面临不同的压力与挑战,同时也具备各自的优势和潜力。

    (二)现存问题分析

    思想认知的局限与突破需求。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部分学生入学时思想认识较为局限,如A同学初期表现出明显的利己主义倾向,对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缺乏正确认知,认为其与自身关系疏远且个人力量微不足道。这反映出部分学生在思想层面亟需辅导员引导,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专业能力与实践平台的匹配问题。辅导员调研发现,计算机专业学生虽具备专业知识,但缺乏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的机会。他们需要辅导员搭建合适的实践平台来提升专业技能,增强社会责任感,了解社会现状,实现专业学习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

    成长动力的激发与维持。辅导员在实践中观察到,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与服务对象沟通不畅、活动开展受阻等困难,容易产生挫败感,影响参与积极性。因此,辅导员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三)优势条件分析

    尽管面临挑战,辅导员也发现这些学生展现出积极特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有强烈的自我提升意愿。如A同学主动加入学生会以提升社交能力,B同学始终保持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些品质为辅导员开展育人工作提供了良好基础。

    三、思路举措

    (一)思想引领,点亮志愿初心

    1.理论引导辅导员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党团活动等平台,系统阐释志愿服务精神和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通过分享“支教奶奶”周秀芳、“时代楷模”黄文秀等先进事迹,帮助学生认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关系。

    2.个别指导辅导员针对思想存在偏差的学生,如A同学,通过持续交流引导其转变观念。经过辅导员的耐心指导,A同学虽仍觉得实践距离较远,但已产生参与兴趣,并对志愿服务事业产生敬畏之心。

    (二)精准规划,搭建实践舞台

    1.方案定制辅导员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兴趣爱好和成长需求,量身定制实践方案。组织计算机专业学生参与“智能义诊”、乡村文化宣传、社会热点调研等活动,促进专业知识应用。

    2.全程指导。实践前:辅导员协助完善活动方案,进行风险评估,制定应急预案;实践中:辅导员及时解决困难,引导学生分析问题,鼓励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实践后:辅导员组织总结反思,通过成果分享会、实践报告等形式巩固收获。

    3.典型案例。辅导员指导的“E路同行”志愿服务队:

    筹备阶段(2024年1月起):辅导员与金寨县斑竹园镇金山村召开7次协调会;实施阶段(6月23日起):辅导员指导学生启动“品牌提升计划”,设计村落LOGO、搭建网站、创作吉祥物;在辅导员指导下,B同学带领团队完成文旅宣传片制作,获村支书高度评价辅导员组织开展系列帮扶活动(幸福瞬间拍摄、文艺演出、趣味课堂等)辅导员指导学生完成省级“优秀”调研报告《关于农发行金寨县支行在乡村振兴中的数字金融创新与成效调研报告》。

    (三)多元激励,培育长效机制

    1.榜样示范辅导员通过讲述往届学生(如2019级西部计划参与者)的先进事迹,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2.正向反馈。辅导员及时肯定学生实践成果,如:B同学在辅导员鼓励下重燃军旅热情,计划再次入伍;A同学和队员C在辅导员引导下萌生参军报国志向;队员D在辅导员影响下主动帮助村民务农

    四、成效评估

    通过辅导员系统化的社会实践育人工作,学生在思想境界、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并收获了丰硕的实践成果。

    (一)思想境界显著提升

    在辅导员指导下,学生们经历了深刻的思想转变。从最初的抵触被动到后来的主动参与,这一转变过程充分展现了辅导员实践育人的成效。以A同学为例,在参与辅导员组织的“三下乡”活动前,他对社会实践持怀疑态度;但在辅导员引导下深入农村、服务群众的过程中,他不仅深刻理解了社会实践的意义,更在服务中体会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最终萌生了参军报国的崇高志向。这种思想境界的提升,正是辅导员实践育人最宝贵的成果。

    (二)专业能力有效强化

    辅导员组织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重要平台。在辅导员指导下,B同学带领团队完成的文旅宣传片获得了当地村支书的高度评价,这不仅是对其专业能力的肯定,更是对辅导员实践育人工作的认可。在辅导员安排下,学生们通过采访、写作、拍摄等具体工作环节,将课堂所学专业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专业素养得到显著提升。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效强化了学生的专业能力。

    (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通过辅导员组织的实践锻炼,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在辅导员培养下,他们在团队协作中学会了有效沟通与分工配合;面对实践中的各种困难,他们锻炼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与服务对象的互动中,他们培养了同理心和服务意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遇到挫折时,在辅导员鼓励下,学生们展现出良好的心理韧性,能够及时调整心态,积极寻求解决方案。这些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实践成果丰硕喜人

    在集体荣誉方面,辅导员指导的“E路同行”志愿服务队凭借出色的社会实践表现,荣获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评比“优秀团队”奖,成功晋级全国百强。这一荣誉既是对团队服务成效的肯定,也是对辅导员实践育人工作的认可。在个人成长方面,在辅导员培养下,学生们收获颇丰:A同学确立了参军报国的志向;退伍复学的B同学重燃军旅热情,计划再次入伍;C同学在实践中深刻感受到家国责任,萌生保家卫国的信念;D同学则养成了主动服务他人的意识,在返乡期间主动帮助村民务农。这些成长蜕变,充分展现了辅导员社会实践的育人成效。

    五、经验总结与发展展望

    (一)实践育人工作的核心经验

    在开展社会实践育人工作的过程中,辅导员团队总结出以下关键经验:思想引领始终是实践育人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辅导员通过组织先进事迹分享会、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等形式,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特别是通过“时代楷模”等典型案例的示范作用,让学生深刻理解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关系,为实践育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精准规划是提升实践育人成效的重要保障。辅导员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量身定制实践方案。以计算机专业为例,通过设计“智能义诊”、乡村文化宣传等特色活动,既发挥了学生的专业特长,又满足了基层实际需求,实现了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

    全程陪伴指导是确保实践活动质量的关键。从项目筹备阶段的活动策划、风险评估,到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解决,再到后期的总结提升,辅导员都全程参与、悉心指导。这种全方位的指导模式,既保证了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又让学生在每一个环节都能获得成长。

    多元激励机制是保持实践活力的有效举措。辅导员通过树立实践典型、开展成果展示、建立表彰制度等方式,持续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特别是通过往届优秀实践学生的榜样示范,形成了良好的传帮带氛围,使实践育人工作形成长效机制。

    持续跟踪培养是深化育人成效的必要手段。辅导员为每位参与实践的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定期跟踪其发展状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培养策略。这种持续性的培养模式,确保了实践育人效果的延续性和深入性。

    (二)未来工作展望

    展望未来,辅导员团队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深化实践育人工作:首先,进一步创新实践育人模式。在保持现有成功做法的基础上,辅导员将积极探索“互联网+社会实践”等新型实践形式,拓展实践育人的广度和深度。特别是要结合信息技术专业特点,开发更多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项目。

    其次,深化校地合作机制。辅导员将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建立更加稳定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实践平台。同时,完善实践成果转化机制,使学生的实践成果能够更好地服务地方发展。

    再次,完善评价激励机制。辅导员将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实践育人评价体系,将实践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同时,拓展实践成果的展示平台,让更多学生分享实践收获,形成良性循环。

    最后,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结合。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辅导员将深入开展实践育人理论研究,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工作,不断提升实践育人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辅导员团队将继续秉持“实践育人”的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深化育人成效,帮助更多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成长成才,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实践育人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安徽工商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的实践探索表明,通过创新工作理念、完善体制机制、强化过程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实践育人的质量和效果。这些经验做法不仅为职业院校实践育人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深化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供了实践参考。

    面向未来,高校辅导员在实践育人工作中仍需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要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将实践育人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二是要深化产教融合,拓展实践平台;三是要完善评价机制,激发内生动力;四是要加强理论研究,指导实践创新。相信随着辅导员实践育人工作的深入推进,必将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简介:胡梦佼,女,中共党员,音乐硕士,安徽工商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团总支书记。主要研究方向:艺术、中文。

    • 庐阳校区地址:合肥市庐阳区北二环砀山路233号 邮编:230041    
      双凤校区地址:合肥市双凤经济开发区金宁路北16号 邮编:231131
    • 电话:0551-65658513

    CN域名备案: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142号 皖ICP备:05005285号-1

    EDU域名备案:皖公网安备 34012102000219号 皖ICP备:05005285号-2   Copyright©安徽工商职业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